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背景:有一年燕国入侵齐国,田单挺身而出率领齐人在即墨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齐人都怀疑田单要自立为王,最后还是由襄王即位,田单任丞相。
《资治通鉴》载:“田单相齐,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于人,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变也。’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汝以为何如?’(贯珠无意间听得君王隐私,极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除非献上一个妥当计策,解决齐襄王的担忧。)对曰:‘王不如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也。’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朝日宜召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大夫之相与语者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也!’”
故事有典型意义。齐襄王的心理状态可以理解,所谓“功高压主”,不是大智大勇而又广大胸怀的君王,很少能容得下臣子有大才华、大功德与大名声的。因为怕,怕人家会图谋自己的神器宝座。大才华、大功德与大名声正是这类图谋的一种资本。即使不至于夺权,却也要因其隆名而使最高统治者的影响有所减弱。所以齐襄王想除掉这个祸根。所以不知不觉便自言自语起来了。
谁听到了齐襄王的这段自言自语呢?贯珠者。这时他正在殿岩下。他给襄王出了个主意:把田单的好处与善行,变为襄王本人的好处与善行。嘉奖他。说他的行为正合寡人之意。赐给他牛酒。不仅如此,还在群臣朝见之日,当着众人的面,亲自慰劳他,勉励他;还命令天下,让把饥寒的百姓养起来。
齐襄王采纳了贯珠者的计谋。结果呢,人们私下议论说:田单爱百姓,咳,那都是襄王的教诲与命令啊!
应当说,贯珠者之谋是明智与正确之谋。这符合齐襄王的利益。对齐国臣民有好处。也使田单免除了一场可能的灾难。
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很多。处理的方法不外乎褒之与贬之两大类。而具体来说,也有各种各样。一是怒而斥之,说你伪施恩惠,拉拢人心,图谋不轨,罪在不赦,甚至立即斩首、凌迟、诛灭九族。帝王自有这样的权力。二是深恶痛绝,暂且隐忍不发,待适当时机,寻个岔子,将他除掉。三是因而便不高兴了,讨厌了,疏远了,不予重用了,但还不加诛杀贬降,这应该算是较好的情况。四是真心赞赏,郑重嘉奖,因而更加信任、重用,这几乎没有发生过。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帝王可不见得有这么大的肚皮。如有,那可真正叫做“千古一帝”。贯珠者之谋,可列为第五种。虽然那赞赏并非真心,那嘉奖也未必郑重,事实上此后襄王对田单也是屡生疑心;但是,无论如何,比起立斩,缓图,弃而不用,都要好得多。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