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实现这个总目标,就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离开德治的法治,犹如缺少滋养的人生,难免导致行为乖张;离开法治的德治,好比缺少规划的生活,虽丰富却凌乱。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也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践行法治重在实施,执法者只有公正执法,不徇私枉法,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平正义,才能让人们相信法律、依靠法律。这个过程中,道德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每个执法者都能铁面无私。落实德治重在培养,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自觉遵守。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力量举足经重,因为道德还未能被足够敬畏。
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治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民主;德治的魅力就在于能增强人们的理想信念,促进社会文明。
加强法治,我们正在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近年来,我们在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比如食品安全法保障我们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更需要我们积极监督、及时举报;比如旅游法保证我们拥有愉快、安全的旅程,也需要我们以身作则、文明举止。严格的法律无疑将更有力地打击犯罪,为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但也离不了群众的支持配合。我们坚持法治,并崇尚德治,就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法治与德治共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立足中国国情,这也是法治与德治共举所必须遵循的。基于这个遵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发掘德治的力量。
法治与德治共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打造一个拥有铁的纪律、领导有方的执政党,就能巩固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党员干部责任重大,必须严以律己、遵纪守法,如此才能“上行下效”,发挥无穷的榜样力量。要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加大德治力度,培育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服务为民的理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行为、惩治腐败分子;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坚持法治与德治共举,使党风政风更加廉洁、党政工作更加高效。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然明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和强大的定力,春风化雨、久久为功,坚持法治与德治共举,让前途更加光明。
如果说立德是在保障源头活水,那么立法就是在打造疏浚的工具;如果说立法是在为建设添砖加瓦,那么立德就是在让建筑更牢固。立法与立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立法和立德并重,我们的目标就更加明确,那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巨大能量。
在守法过程中,切莫忽视守德的重要性。现实中,依然有部分社会成员的守法意识不强,执法过程中存在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等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没守好德。有的人认为,“既然有法,就不用管德了”;有的人认为,“既然法律没有规定,就可随意失德”。守德是守法的根本,守法是守德的保证。法具有强制约束力,明确规定什么可以做,违反者将受到制裁;德却不然,它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伦理体系和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守德难于守法。其实,德与法是相通的,法制精神也体现着道德精神,守德即守法。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