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土地整理监管是建立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机制建设滞后、监管客体较狭窄、监管方式不全面和监管执法不力等问题。充分发挥土地整理监管的作用,应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及其实施机制,着重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规范监管主体。厘清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和土地整治机构之间的监管职责,可将国土资源行政部门界定为土地整理监管的宏观决策部门,赋予其法规、规章、政策措施、整治规划、技术规程和标准的拟定决策等权力,剥离其具体管理和监督检查的权力;将土地整治机构界定为土地整理监管的执行部门,赋予其项目计划编制、审批立项、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权力;将公益服务、生产经营类职权等交由相关非政府公共组织、营利性社会组织等具体运作。
规范监管机制。确立多方参与的土地整理监管机制: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作为专门监管部门主导土地整理全过程的监管;财政部门主导政府拨付土地整理资金的预决算监管,参与资金使用监管;审计部门主导政府拨付土地整理资金的整体运营绩效监管,参与项目验收监管;纪检监察部门对参与土地整理的国家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监管。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农民等土地整理权利人的沟通和联系,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建立“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的土地整理监管工作机制。
规范监管客体。明确五类土地整理监管客体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关于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监管,应保证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农业、林业、水利和水土保持等相关部门规划相协调,从调查分析、拟定方案、协调论证、确定方案、规划评审等方面展开具体监管活动,推动完成包括文本、说明、图样、附件在内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监管,重点从可行性管理、规划设计管理、经费预算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和权属管理等方面展开具体监管活动,推动实现各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预期运营目标;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监管,主要从准备、分析与评价、提出规划方案、编制项目规划等方面展开具体监管活动,推动确定项目建设目标、土地利用方案、各类工程布局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等;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监管,应以技术人员的专业设计为核心,依据土地整理立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规划、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推动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设计方案;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监管,应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作出科学、合理和真实的评价。
规范监管责任。明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监管、项目管理监管、项目规划监管、工程设计监管和项目效益评价监管等各类责任主体,明确不同性质的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主要应以行政处分追究政府职能部门土地整理行为人的责任,以行政处罚追究事业单位、非政府公共组织、营利性社会组织土地整理行为人的责任,以民事责任追究土地整理民事法律关系中土地整理行为人的责任,以刑事责任追究土地整理刑事法律关系中土地整理行为人的责任。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