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明确内涵,科学规划。一些地方的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形式僵化、途径单一,导致受众少、针对性不强、持续时间短,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脱节。为此,应进一步明确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内涵,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渠道、以家庭为支撑、以社会为依托,对农民进行精神文化教育,塑造其理想信念、升华其道德品性、规范其价值取向、优化其思维方式、树立其职业操守。应突破传统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形式的局限,完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规划设计,制定扎实长远的工作计划和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确保农民精神文化教育顺利开展。
制定政策,建立制度。政策和制度是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保障和基础。构建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体系所需的政策和制度,可分为纵向、横向两个层面:纵向上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横向上涉及资源投入、管理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应依托相关法律,尽快完善农民精神文化教育政策和制度,可将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上升为法律法规。理顺各种农民精神文化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协调、相互配套,并加大执行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将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作为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方面,加强各方面保障,使相关政策和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落实举措,创新路径。构建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体系,应以当前农村的实际为基础,不断探索新举措、新路径。应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职能,尊重农民意愿,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参与农民精神文化教育,探索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体系运行的长效机制。抓住国家扶持、地方支持的良好契机,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教育活动,并引入市场运作方式丰富其形式。抓好农民精神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开展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文化需求调研活动,切实了解、掌握农民的文化需求,制定符合不同群体实际情况的教育方案,分阶段、分批次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协同力量,整合资源。农民精神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维度入手,整合不同层次资源。在吸纳社会资源方面,应通过政策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吸纳各种教育资源,调动社会积极性,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提供、规范管理、协调发展的格局。在整合教育资源方面,应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开放有序的农民精神文化教育体系,形成农业院校、文化机构、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参与主体。在配置公共资源方面,应通过扶持与调控,确保教育公平,扩大农民精神文化教育的受惠面,提升教育资源的分配效率。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