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工作,也是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贫困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突出。在新形势下,更好推进扶贫开发,有效解决贫困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运用多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把握贫困发生规律,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和思路,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顾,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根据致贫原因不同,可以把贫困分为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收入贫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应对这三类情况通盘考虑、分类施策。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应对能力贫困。家庭与个体实现发展的前提是温饱、健康、教育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因此,对于没有能力满足这些基本生活需求的群体,通过必要措施保障其温饱无忧、身心健康、教育达标等,是应对贫困的基础工作。一是完善转移支付政策。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优化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让每个人都生活在温饱线之上。二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着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四是注重人口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协调同步。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基础上,确保社会保障能力的提高跟得上人口的增加,降低因人口变化带来的家庭贫困和返贫风险。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应对权利贫困。应对权利贫困,就是要打破贫困者脱贫致富的外在障碍,包括制度性障碍和自然资源禀赋障碍。在打破制度性障碍方面,应保障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平等发展的权利,让他们在土地、林地、宅基地、房产以及集体资产等方面享有更多权利。同时,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在打破自然资源禀赋障碍方面,应通过加快相应立法、强化政策支持以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发展导向等,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倾斜力度,着力解决边远地区和环境脆弱地区的资源承载力问题,努力使贫困地区具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更强的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应对收入贫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贫困问题特别是在应对收入贫困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此,需要为贫困家庭与个体提供勤劳致富、自我发展的资源和条件。一是提供信贷支持和创业环境以提高贫困家庭和个体经营性收入。小额信贷是较为灵活的市场化扶贫机制,可以作为贫困家庭和个体进行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同时,应营造鼓励创业创造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贫困家庭和个体开发创业项目,提高经营收入。二是通过盘活承包农地林地、宅基地、房产以及集体资产股份等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和个体财产性收入。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利,探索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流转。盘活贫困家庭和个体手中的资产,拓宽其财产性收入渠道。三是通过统筹城乡和区域就业提高贫困家庭和个体工资性收入。重点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大力拓展贫困地区就业的机会和门路。对于生态恶劣、交通不便的区域,探索实施移民搬迁,进行异地安置就业。四是利用各种保险工具帮助贫困家庭和个体规避返贫风险。综合利用公共保障体系、社会互助、市场保险产品等工具,探索建立防范返贫的体制机制。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