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2014上海公务员考试马上就要拉开帷幕,如何有的放矢的合理备考进而脱颖而出就显得尤为重要。申论考试作为一门主观性的考试,单纯的摘抄材料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阅卷人的要求;申论文章写作更是越发灵活,简单的框架套路展开更是走入了死胡同。下面华智教育专家就从文章写作的一个侧面,也就是热点知识的运用来分析申论文章如何做到生动灵活。
一、关于热点知识的一些用途
总结发现,热点知识在申论考试中有以下几个用途
(1)提升材料阅读速度
片段材:
韩国胚胎干细胞研究带头人黄禹锡科研组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被韩国首尔大学调查委员会认定为有意造假,首尔大学解除了他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也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检察部门以诈骗、侵吞研究经费和非法买卖卵子等罪名向黄禹锡提出指控,首尔高等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
众所周知,申论材料字数较多,从国考和省考角度来看,都有不少于6000字,按照一般的阅读速度(250字/分钟),想要完全理解材料的含义,需要半小时左右。而在申论考试中,作答时间往往是限制发挥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阅读速度刻不容缓。
而在我们的申论材料中,有绝大多数材料都是案例型材料,也就是以事例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材料。面对这样一些材料,除了可以使用我们所说的“快读法”之外,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了解过相类似的新闻事件,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简单略过。
例如之前公务员考试当中提到的“张悟本事件”,材料用了很大篇幅描述张悟本,如果从头至尾细读,肯定会损失很多宝贵的时间。
(2)丰富文章的论证方法
申论文章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片议论文,“有理有据”是最基本的要求,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论证”意识。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和例证法。其中最容易掌握的,也是上手最简单的,就是“正反对比法”,通过正面影响和反面危害的对比得出结论。
但简单往往意味着泛滥,在所有文章都在重复着对比的时候,新颖的例证往往让人眼前一亮。但案例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材料中的案例还是调用自己的积累,这是广大考生常常会疑惑的问题。本身来说,二者都无不可,但由于多数考生自身积累不足,所以材料中的案例会大篇幅出现在文章中,从而引发了考官的审美疲劳,所以个人建议---调用个人自身积累。
(3)提高文章理论深度
很多考生由于积累不足,写出的文章常常就事论事,显得没有深度或过于简单。而对于这一现象,很多人以为是文笔问题,实则不然。这主要是由于平时不够关注新闻时事。举个简单的例子:
联考中提到“煤矿资源整合”这个案例,对于一般同学只能想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如果我们关心热点,就应该能想到,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
其它示例:
主题的升华和拔高
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政务信息公开—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民生建设—以人为本
煤矿资源整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关于热点知识的一些误区
热点知识对于我们是如此重要,很多考生在上课时间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同时也形成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具体如下:
积累热点=押主题
妄图通过平日的积累来命中考试的主题,这是很多考生常见的一种思维。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也不具有操作性。原因如下:
其一:即使是相同的主题,也会以不同的角度呈现。以“文化”为例,就分别考过“文化自信”、“乡村文化”、“文化的引进和走出”、“文化遗产的保护”四个方面。
其二:同样的新闻,并不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以国考为例,12、14年国考中分别出现了两年的诺贝尔获得者---“莫言”和“爱丽丝门罗”,应该众人皆知,但并不能对我们的答题有太多提示。
(2)用热点替代客观题的要点
申论的客观题和主观题不同,讲究“得分靠要点”,而要点的来源半分之就是以上都来自于材料,这也符合我们之前所说的“材料为王”的答题原则。
有些同学在作答客观题时,由于热点找不全,于是打开自己的记忆,用平时看来的热点知识来作答问题,这往往是很暗得分的。
三、热点知识的具体积累方法
在了解了热点知识的用途并破除了常见的一些误区之后,我们有必要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有效的自己积累热点理论知识。
一个具体的热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新闻内容本身和社会相关评论
对于这两部分内容,我们要有不同的对待方法。
其一:对于新闻内容本身,我们需要形成“不超过五十字的案例简介”,用于举例论证。对于五十字的限制,主要是因为在例证法中,案例是为了论证而存在的,所以篇幅不宜太长,以不超过两行为上。
其二:对于社会相关评论,我们不仅要去多阅读多了解,更主要的是自己也要多学多练,练习的时候包括(背景、原因、影响、措施),用以锻炼文章写作能力。
新闻示例: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辽宁振兴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摆在突出位置,举全省之力抓生态建设,提出了“大干四年、绿化辽宁”的建设“美丽辽宁”奋斗目标。对此,你怎么看?”
在我们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写评论文章,沿着“背景+原因+影响+对策”的框架。
评论示例:
“美丽辽宁”的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紧抓生态建设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创建“两型社会”,更关键的是有助于为子孙后代留下坚实的发展基础。生态文明不是思想上的,而应该是行动上的生态文明。因此,各地政府需齐心合力,以踏石留痕的精神紧抓不松。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享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生产生活环境。
专家认为,热点知识在申论考试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同时我们也要避免陷入常见的误区之中。总的来说,热点有利于我们提高阅读材料的速度,有利于我们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利于提高文章的理论深度。但“热点积累”不等于“押主题”,尽量不要用于客观题作答,也不能左右材料的态度。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