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三中全会提出的“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民资进军银行业的十年准入路,设定出了最后的路标。短短数个月后,银监会负责人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已选择了自担风险的五家民营银行进行试点。同等监管、同等国民待遇,“纯民营”的银行渐行渐近,深化金融改革的第一单应声落地。
其实,历经股份制改造的中国银行业,几乎都有一些民资的成分,只不过以往的状态是“只准吃饭,不能说话”。而这次将实行完全由资本说话的公司治理机制,民营银行拥有了独立的市场地位,可以分享红利,可以自主决策。引入民资,还得信任民资、依靠民资,不再人为地搞歧视,才是真正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银行业的贷款难、贷款贵,屡遭社会诟病。究其原因,不仅在于货币政策的调整,也有“卖方市场”带来的垄断单位衙门气。表面上看,银行数量不少,实际上融资渠道很单一,贷款产品就那么几种,还常青睐大企、国企。结果不少银行宁愿把钱相互拆借、兜圈圈,也不投向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业——一言以蔽之,垄断不破,金融难活。
此次虽然只有五家民营银行获准设立,但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多元化。当民营银行把目光聚焦于服务小微、服务社区,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将会平衡买卖双方力量,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市场格局。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逐步建立起的多层次银行业金融体系,会让实体企业“有得选”,从而走出“卖方说了算”的金融困局。
事实上,这种鲶鱼效应已经初现。几乎在民营银行宣布破冰的同时,招商银行启动了与咖啡企业的合作,将银行“搬进”咖啡店,以全新的咖啡银行模式争取更多客户支持。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为互联网金融正名之后,关于余额宝的争议开始烟消云散,民生银行“如意宝”之类的理财产品纷纷跟进,令客户有了更多选择。这不正是改革期盼的竞争与活力吗?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从新旧36条的开拓,到温州“金改”的试水,民资入金融走出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改革至今,非禁即入已成为社会共识。再下一步,当是资本市场从审批走向注册,存款利率从管制走向浮动,共同的方向呼唤共同的努力。不走回头路,不射回头箭,金融输血实业的乘数效应终将焕发。
当然,银行是一个具有高度风险的特殊领域,在任何国家都是特许经营。这就要求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必须加强审查和监管。比如,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维护储户权益。还须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也即建立“生前遗嘱”。两会中,很多代表委员联系面广,熟悉企业、金融业,有责任积极建言献策,让改革在深水中深化。
《左传》有云,“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改革利民资,更要利民众。金融产品有一定的准公共属性,片面强调国企的公益性不行,片面依靠民企的逐利性也走不通。只有把两者在法治的框架内结合起来,形成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合力,才能真正激活一池春水,助力中国经济的爬坡过坎。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