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21世纪是人类迈向海洋的时代,国际上关于水上家园的研究与实践,对中国具有一定启示。
我国有广阔的蓝色国土,众多的江河湖泊滨水地带、漫长的岛屿岸线和海岸线上至少分布着50个地市级以上城市。这些区域往往人口密度大,面临的城镇化发展压力以及洪涝灾害的风险也非常大。近30年来,我国滨水城镇不断向浅海等水域发展,进行着古老、单一的围填造地模式;在江河流域,一些泄洪区、避难缓冲区域被不断占用。这种围填开发模式对于水岸沿线的排洪防灾、城镇微气候、自然人文景观、渔业资源再生、近海的生态系统等造成了破坏性影响。
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好江、河、湖、海等水域空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共同任务。一些国家的实践表明,水上家园不失为拓展我国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一种尝试。
首先,可借鉴西方水陆城镇共生发展的模式,在我国沿海城镇密集区域的近海水域,建造不同形式与规模的现代新型“水上小镇”,并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蓝色经济,为城镇新移民积极开拓与水共生的生活、工作、休闲空间。选择内河、内海的城镇附近试点开发水上家园,可使特色产业与水上定居点协同发展,水陆城镇互补共生。同时,从国家战略层面上,结合沿海城市群的发展,做好我国近海水域空间利用的中远期发展规划。
这一策略的核心问题是科学规划与选址:从气候、地理与法律敏感性角度精心考虑,哪些水域空间允许建成水上家园,怎样的规模对于水质环境、植物种群、鱼群巡游、洋流系统等的影响程度最小,避免出现热岛效应、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
其次,针对我国现有渔民的居住环境,充分尊重传统水上聚居模式,完善其配套服务与生活设施,替代传统“迁居上岸”的单一模式,以水上家园模式推进既有水上村落的有机更新。及时抢救海洋非物质遗产,可提升这些特殊群体的生活品质、归属感与幸福感。
鉴于国内对水上家园的认知度不足,可以在上述两种路径中融入度假休闲以及自由贸易等功能,使得城镇化与特色产业一体化发展。在一些海洋景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优先发展这类功能的“水上岛屿”。
此外,考虑到近年来灾害性气候频发,研发一批水上家园的单元产品,例如漂浮住房、漂浮诊所、漂浮教室、漂浮餐厅、漂浮消防站、漂浮发电站等,专供于地势低洼地区、两栖地域、洪水频发地区,或者城镇发生突发性气候灾变期间,可为水情中的灾民提供临时性、多样化的避难场所与生活设施,拓展政府抗洪救灾手段、提升规避灾害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国在大型漂浮结构技术、停泊锚定技术、海洋装备与深海技术、数字化建造、人工暗礁、海水淡化等均有了实质性进展,这为大型水上家园的开发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发展,未来办公地点越来越独立于终端市场,使得水上家园居住与就业混合成为可能。从宏观角度来看,水上家园这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将展现我国在海洋工程、建筑、能源、环境、交通、生态、生命等领域的科技综合实力,还将在保护海洋生态资源、海洋文化遗产、防灾救灾方面,为全球作出贡献与智慧。
享受碧水蓝天,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共同向往。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