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过去我们常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强,互联网上到处印刻着生活的痕迹,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大大增加。
江西抚州市民吴某与他人在网上打起“口水仗”。对骂之余,对方把她的单位、姓名、手机号公之于众,并将一些损害其名誉的文字发到其单位官网、领导和同事的微博上;
前些时候,万科集团董事长王某婚变的传闻充斥网络。其新婚夫人的照片、两人的合影,甚至所谓的离婚协议书等,在网上流传,真假难辨;
去年6月,有人发布“某大学厕所偷拍事件”的图片和视频,受害人众多,对大学校园生活造成了恶劣影响……
人民网曾做过一项网民调查,90%的被访网民表示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8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堪个人信息泄露之扰。“给我们三句他说过的话,10小时内就能搞清楚他是谁、在哪里”,某网络侦探公司的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的严峻。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政府管理部门责无旁贷。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将开展全国性的清理行动,集中清理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三类信息。这对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无疑是一大福音。
事实证明,侵害公民个人隐私和名誉权,不只是专业网络犯罪集团所为。在一些热点网络事件中,事件主角的个人信息被网民随意曝光,甚至连未成年人都深受其害。无论是几年前因一句“很黄很暴力”被“人肉”的13岁小姑娘,还是最近在古迹上涂鸦被口诛笔伐的南京中学生,都承受了难以数计的攻击、谩骂和侮辱。
与这些打着“正义”旗号的网络暴力相比,一些恶意的攻击、诽谤,性质更为恶劣。被纳入本次集中清理对象的“假冒、盗用他人名义开设博客、微博”行为,在着名的“艾滋女事件”中有着典型体现:河北女青年闫某与男友分手后,男方假冒其名义开设博客,“自述”是一个感染艾滋病毒的卖淫女,甚至公布了279名所谓“嫖客”的姓名和电话。
这正应了网络法律专家丹尼尔·沙勒夫在《隐私不保的年代》一书的话:“网络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它如同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呈现出青春期特有的狂野特质:莽撞、任性、无畏、不受约束、不计后果……”面对个人信息面临风险的现实,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已是刻不容缓。
管理部门重拳出击,清理各类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依法打击各类网络信息犯罪活动,固然是维护网络正常秩序的有效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建设层面持续给力,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保护个人隐私的长效机制。而各大网站作为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要载体,更应加强自律,加大对公民隐私的保护力度。公民自身也要加强防范意识,在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避免隐私泄露。
只有全社会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