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华智公考将央广网发布的"每日一习话"内容进行关键词分类,将每周一次分享给公务员考生。
1、“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时发表的演讲。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变革和全球经贸秩序重构的背景下,中国主动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拓展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从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到在全国范围内部署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从大幅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定实施外商投资法到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高水平对外开放所形成的制度环境、战略对接无疑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软联通”的坚实基础。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的建成投用,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截至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7.3万列,发送货物690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在这些项目的辐射带动下,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7.4%,中欧班列开行量、货物发送量分别增长13%、27%,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拓展小多边和次区域合作,打造更多合作增长点,把“一带一路”打造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类的“幸福路”,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强动力。
2、“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
这段话出自2023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的视频致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关键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实现正增长,进出口总值达34.32万亿元。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外贸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8.2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我国持续打造绿色低碳新增长点成效凸显,带动了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样”出口值同比增长41.7%,助力我国绿色发展新模式建设。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国仍将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与此同时,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迈入发展新阶段,中国与共建国家共享发展机遇,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力地增进民众福祉。如今,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而持续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也必将为自身和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更好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待。
3、“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这段话出自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发表的演讲。
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通胀仍处高位,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复杂严峻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战胜困难挑战、顶住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处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从生产端看,今年前10个月,工业生产有所加快,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从需求端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十个月累计38.54万亿元,同比增长6.9%,消费持续恢复提升。就外贸而言,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链博会、“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等经贸展会相继举办,为外贸企业搭建更多对外展示和洽谈商机的平台。11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进出口同比增长1.2%,外贸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快速推进,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从现代化的深圳科技园,到高度自动化的成都数字化工厂、按下“智能加速键”的南京智能制造产业园;从各类新材料到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经济发展的质与量,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此次会议系统部署的九个方面要求落实落细,千方百计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改善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二十大报告》解读
4、“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讲话。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今天,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民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党全社会大力推动精准扶贫,让9899万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社会公平程度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1年的2.50,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22年,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推进;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日益殷实,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摒弃单纯追求GDP扩张规模总量而相对忽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片面政绩观、发展观,要持续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乡居民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5、“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怎么能使中国人的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党和政府都在研究各种政策,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
这段话出自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深刻揭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关系。从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看,创新始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今天,我们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增强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创新驱动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十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科技创新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在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生物医药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自主创新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排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列第11名,比2012年提高了23名;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533个,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01家,各类创新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构建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这段话出自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的成果,对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引领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合法权益等,另一方面,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只有对知识产权给予充分保护,才能进一步激励创新,提升国家创新发展水平与产业竞争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积极参与推动《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等国际条约的制定和生效;不断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实施版权严格保护,充分发挥版权激励创新的作用。2021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8.4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2%,占GDP比重达到7.41%。在保护专利发明方面,去年全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
近年来,我国还大力加强互联网领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2年1月至今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7300余件1.5万余人。同时,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全国一张网”。据最新统计,去年我国新建1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5.8万件,办理维权援助申请7.1万件。人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和保障,让知识产权更好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创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要不断研究制定新领域、新业态版权保护政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7、“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这段话出自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积极作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过去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在多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科技创新领域,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面,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2%,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5%,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以上,能源结构得到较大优化。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出口通关时间明显压减,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明显下降,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进了民生福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突出位置,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战略基点,推动创新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