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题。
美国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目前国内流行的理解是,汇率之争的实质是贸易问题,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同时也成为继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商品供应商。[a],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制造业今年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有意压低人民币汇价来促进出口,这对美国的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且抢走了大量美国工人的饭碗。
此外,由于中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吸引了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美国也以此指责中国在“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另一方面,提高美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投资成本、使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以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目前国内流行的这种理解方式只是看到了美国的表面意图,还没有真正洞察到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战略考虑。
实际上,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从中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大宗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传统制造业产品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即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要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如果美国政府真想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管制就能做到。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的种种限制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并且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把人民币升值问题放在这一战略背景上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积极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其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策略,美国当初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最后实现其[b]日本经济对美国构成的战略挑战,美国想在中国故伎重演。
1.第2段[a]处应填入的连词是:( )
A.继而
B.但是
C.一时间
D.于是
2.文中最末段[b]处恰当的措辞是:( )
A.阻击
B.阻挡
C.阻止
D.遏制
3.对第3段中“挖空美国的工业基础”一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中国的生产优势对美国工业的影响之大
B.讽刺美国政府夸大其词,借此耸人听闻
C.说明美国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D.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发展构成威胁
4.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高额贸易逆差问题
B.抑制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C.减少中国产品出口对美国制造业造成的损害
D.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永远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人民币汇率低,所以中国出口的产品成本低,在美国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
B.如果要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只有放松对中国进口美国高新产品及其技术的管制
C.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表明将传统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美国的一个策略
D.即使人民币升值,美中贸易逆差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仍然存在
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外资的引进及中国产品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B.平衡贸易往来,根本之策不在于人民币的升值,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贸易结构和贸易政策
C.希望进一步发展本国的传统制造业是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美国曾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发展受阻,历史的相似提醒中国要谨慎对待和高度关注人民币升值问题
二、阅读以下文字,完成7~10题。
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对这个问题,国内经济界人士认识不大一致,而且标准也不完全一样。①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正常的,但在部分行业已局部出现过热的苗头。
当前的经济加速增长,是多年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更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加强了宏观调控,实现了“软着陆”,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入了WTO,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关系已逐渐理顺,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②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投资,投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2002年的投资增长率为17.4%,2003年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31.1%,其中集体投资增长37.8%,个体经济投资增长14.1%,利用外资增长44.1%。这必将为下半年和2004年的经济增长打下牢固基础。特别是国债的扩大发行和民间投资的增加,更为建设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到2002年底,中国已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带动银行信贷和其他资金形成了3万多亿元投资规模,2003年又发行1400亿国债,这对新建重大工程、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供给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③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52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独占鳌头。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229.8亿美元,实际使用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56.7%。第二季度由于一些跨国公司推迟或取消了原定的来华商谈项目计划,使引资规模有所减少,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正如美国摩根大通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基本吸引力——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供应——未变。④因此,“非典”一经缓解,外资必将大量涌入,中国将是国际资本的长久投资热土。初步预测,2003年实际引资总额将接近600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已出现了过热的迹象。第一,投资率过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多。第二,金融信贷膨胀。第三,有的产业发展过快,冶金、汽车、化工、建材等行业都出现了投资建厂、扩大规模的热潮。连效率低下的小厂也重新大扩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并加以防范。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企业要加强自我约束,科技、中介机构要加强论证工作。尤其是钢铁、汽车、房地产等目前特别“红火”的产业和企业,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和竞争要进行更多的分析和预测,对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也要有清醒的估计,不能盲目地扩大生产建设规模,否则在三年后将会出现产品的大量过剩和效益的大幅下降,很多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会被迫破产或被国内外强势企业兼并。
7.文中各段划线处有语病的一句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对我国当前经济加速增长的原因,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多年来坚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B.加入了WTO理顺了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关系
C.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其他一系列宏观政策
D.经济发展实现了“软着陆”,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9.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仍将是国际投资的热土”的条件的一项是:( )
A.中国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为外资进入中国提供良好机遇
B.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国际投资能在中国寻找到广阔空间
C.中国近几年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的投资增长率引起了国际投资者的兴趣
D.中国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供应将给国际投资者带来高的回报
10.对部分行业局部出现过热苗头带来的危害,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出现大量盲目的重复性建设,使投资结构不合理
B.会出现产品过剩、效益下降、某些企业破产或被兼并的后果
C.国家将不能宏观调控,“红火”的产业和企业也无法自我约束
D.对未来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将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预测
华智答案解析:
1.D解析:据文意,这句话与上一句没有继承的关系,所以不能和“继而”,文中更没有转折的关系,B排除,“时间”与“今年”相触语义不通,D最为恰当,有了前因才会有后果,选择D。
2.D解析:“阻击”是指以兵力、火力阻止或迟滞敌人前进,不符文意,“阻挡”,“阻止”语气不够也不能正确的表述作者本意,“遏制”是指被迫停止,从语感和词义是最为恰当,所以选择D。
3.B解析:通读文章作者并没有讽刺的用意,只是引用了一下对方的原话,只是引用的作用,故B不正确。
4.D解析: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而文章中说:“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表明美国并不是不存在传统制造业,只是传统制造业失业率高而已。“要真正理解美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深层次意图,就必须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上来分析。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遏制任何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D项正确。
5.C解析:C项说:美国现在“根本就不生产传统制造业产品”而文章中说:“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制造业工人高失业率的问题,更解决不了美国传统制造业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问题。”表明美国并不是不存在传统制造业,只是传统制造业失业率高而已。
6.C解析:从文意可知美国并不是想发展本国传统制造业,而是想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这才是他阻止中国产品涌入美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C不正确,选择C。
7.C解析:“全球第一位”与“独占鳌头”重复,所以选择C。
8.B解析:中国并不是因为加入了WTO才理顺了各种关系,文中是说到加入了WTO这个时间为止,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各种关系才理顺了,所以B错误,选择B。
9.C解析:文中第4段的美国摩根大通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包含了A、B、D三个选项,但C选项不包含在内,所以C不符合题意,选择C。
10.B解析:在文中最后一段已明显的给出了答案,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欢迎关注上海华智公考微信号(witsunhz),或扫码领取该项目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