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打倒在地,窜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抢夺罪
D.尚未构成犯罪
2.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3.某晚,甲潜入乙家中行窃,被发现后携所窃赃物(价值900余元)逃跑,乙紧追不舍。甲见杂货店旁有一辆未熄火摩托车,车主丙正站在车旁吸烟,便骑上摩托车继续逃跑。次日,丙在街上发现自己的摩托车和甲,欲将甲扭送公安局,甲一拳将丙打伤,后经法医鉴定为轻伤。本案不能以下列哪一罪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
A.抢劫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故意伤害罪
4.关于行政诉讼审判人员的回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B.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C.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D.当事人对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上诉
5.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不包括( )。
A.违法事实确凿
B.有法定的依据
C.当事人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D.属于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6.依照民法理论,物权的核心是(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支配权
D.处分权
7.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区别是( )。
A.审理原则不同
B.诉讼主体不同
C.人民法院受理起诉的条件不同
D.举证责任不同
8.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犯罪未发生
B.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C.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结果未发生
D.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了工具,但没有着手实施犯罪
9.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可能( )。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
C.都是胁从犯
D.有的是主犯,有的是从犯
10.以下关于追诉时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追诉时效期限是以法定最高刑为标准,不是以实际应当判处的刑罚为标准
B.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
C.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以后,如认为有必要追诉,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D.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不再追诉
1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下列对于小康社会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小康社会中没有富人B.小康社会没有太穷的人
C.小康社会人们的日子普遍好过D.小康社会国民收入分配能够使所有人受益
12.下列关于判断和评价改革成败与得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B.应只看过程,不看结果
C.应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D.标准是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纯洁性
13.属于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内容是( )。
A.持共产主义信念
B.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
C.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保持党的优良传统
14.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实践性
B.辩证性
C.阶级性
D.唯物性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
B.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
C.主体可以任意选择经济基础
D.人民可以自由地选择社会发展方向
华智解析:
1.【答案】A。根据《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故本题选A。
2.【答案】A。《刑法》第6条第一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故本题选A。
3.【答案】A。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必须符合下述三个条件:(1)行为人必须首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2)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3)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只有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从盗窃、诈骗、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本题中,被害人丙于次日抓捕甲的行为已经不属于犯罪现场的延伸,所以甲的暴力行为不能转化为抢劫罪,应当分别以盗窃罪、抢夺罪、故意伤害罪单独定罪。故本题选A。
4.【答案】D。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7条第四款规定,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5.【答案】C。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3条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A、B、D三项说法均正确。故本题选C。
6.【答案】D。处分权是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最终处理的权利,即决定财产在事实上或法律上命运的权利。包括资产的转让、消费、出售、封存处理等方面的权利。处分权是所有权四项权能的核心,是财产所有人最基本的权利。故本题选D。
7.【答案】ABCD。(1)目的不同。行政诉讼的目的是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诉讼主体不同。在行政诉讼中,有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而且它一直处于被告地位,不得反诉;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既可以为原告,也可以为被告,被告可以反诉。(3)人民法院受理起诉的条件不同。行政诉讼,有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有的在起诉前必须经过上一级行政机关的复议;而提起民事诉讼则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要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人民法院主管的,就可以起诉。(4)举证责任不同。在行政诉讼中,由行政机关承担对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举证责任,原告不负举证责任,而在民事诉讼中,谁提出诉讼主张,谁就负有举证责任。(5)审理原则不同。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必须以判决或裁定的方式结案;而审理民事案件,可以调解。故本题选ABCD。
8.【答案】B。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2)中止的自动性。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3)中止的客观性。(4)中止的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故本题选B。
9.【答案】D。根据《刑法》第29条第一款的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为两人以上,因此教唆犯既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故本题选D。
10.【答案】CD。《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C、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D。
11.【答案】A。邓小平曾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故本题选A。
12.【答案】A。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故本题选A。
13.【答案】C。“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故本题选C。
14.【答案】A。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本题中“改变世界”正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故本题选A。
15.【答案】A。社会历史的发展既有客观必然性又有主体选择性,是两者有机结合、和谐作用的结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渐探索出来的,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故本题选A。
更多上海公务员考试信息,访问21世纪人才网、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欢迎关注上海华智公考微信号(witsunhz),或扫码领取该项目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