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汤嘉琛
履历造假频发会形成错误的用人导向,败坏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将那些官场“伪装者”打回原形,也是从严治吏的题中之义。
13岁参军、11次篡改档案、跨两省5地造假……近年来,干部履历造假的情况屡被曝光,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被一些干部随意篡改涂描。中组部近日通报称,在省管干部档案专项审核中,有420人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有186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重用。
干部履历造假的动机不难分析,无非是想通过“涂脂抹粉”,让自己符合干部提拔任用的条件。从以往曝光的案例来看,潜伏在地方官场的“伪装者”可不少。比如,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档案中的90多枚公章有1/3是假章;再比如,山西省河津市住建局原局长薛新民,档案中的年龄竟有4个版本。
干部履历造假远非一纸档案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大事。大量“伪装者”混迹官场,不仅对诚实守信者不公平,还会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更需警惕的是,履历造假频发会形成错误的用人导向,败坏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将那些官场“伪装者”打回原形,也是从严治吏的题中之义。
从王亚丽、薛新民等人“骗官”的故事可以看出,干部履历造假行为长期难以禁绝,究其因在于,履历造假是一次非常划算的“冒险”——如果造假者蒙混过关,从此就可能官运亨通;即使“伪装者”身份被识破,通常也只会受到取消提拔、党内警告等纪律处分,没有什么实质损失。
有鉴于此,治理干部履历造假乱象,首先要严格执行干部档案任前审查制度,落实“凡提必审、凡转必审、凡进必审”。十八大以来,无论是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填报,还是相关抽查核实工作,都堪称“史上最严”。在干部档案审查的问题上,同样要高标准严要求,对换届、跨地区调动尤须警惕。要形成自查与外部监督互动的机制,减少“伪装者”闯关成功的概率。
其次,要提高干部履历造假的成本。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造假者的人品都值得怀疑。要改变过去履历造假“收益远高于风险”的局面,最务实的处置方式是将这些“伪装者”打回原形——不仅要在职务、职级上有体现,还要让造假案底成为污点。一个履历造假官员,身后必有多人协助造假,对这些人也要同此处理。对过去潜伏在官场的“伪装者”及“伪装者”的贵人们严厉追责,同时构建牢固的防线,防止新的“伪装者”混进干部队伍,如此,造假行为才能渐次减少。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