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时事评论背景:
中国又一次进入高考时间。虽然随着高招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名落孙山”的焦虑感有所缓解,但家长的紧张、社会的重视,“涛声依旧”。而面对高考,舆论则开始了多元解读。
时事评论观点:
近年来,河北衡水、安徽毛坦厂等“超级中学”,频频进入公众讨论的视野。各地一些中学所贴的“雷人”高考标语,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战胜高富帅,考过官二代”等,也因其背后令人深思的价值观,屡屡引来关注。对于高考期间焦急守候在校门外的家长大军,各有关部门车辆绕行、禁止鸣笛的安排,更有人不以为然,觉得没必要过分重视。
有媒体总结了高考历年的作文题,从《记一件新人新事》《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到《习惯》《鸟的评说》,再到今年的《深入灵魂的热爱》《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不变的是作文这种形式,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命题思路。而高考作文背后折射的,也正是这一考试制度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寻求的平衡。
尽管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已使国人的成长成才之路变宽变多,但不能不承认,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深造以改变命运、成就未来,依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在所有向上流动的制度通道中,高考是最有效的一种公平制度。尤其是二元结构仍然存在的当代中国,高考是打通城乡、区域的一个重要桥梁。这应该是一个共识。
另一方面,对于高考的反思也好、批评也罢,大都有着对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的殷切期待。的确,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我们需要的是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而不是畸形发展的人才。也正因如此,高考才有从“文七理六”到“3+2”再到“3+X”的演变,高招才有从“单轨—双轨—并轨”到试水自主招生的发展,连考试时间也为了避开高温而往前挪了一个月。即便如此,高考制度也还在不断完善中,十八大以来,高招改革已经进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讨论的议题。
下一步的高考改革,同样需要立足这样的变和不变。既保持高考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既坚持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也要看到,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分配仍然不均衡,尤其需要看到在高等教育进入“买方市场”后,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今天的高考,已经出现“寒门难出贵子”的苗头,农村孩子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也正是近年来一些重点大学招生向边远和农村地区倾斜的原因。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应试教育,让不管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来自北上广还是来自河南山东湖南的孩子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可能不是“一刀切”就能实现的任务。与其给类似毛坦厂中学这样的学校冠以“高考工厂”之名,倒不如更好地去辨析其存在的现实土壤。如何回应无数在山区小镇为高考打拼的学生和家长们的焦虑与期待,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方面。
虽然对高考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很多人都是这一考试制度的受益者。也正因此,对于高考的讨论,总是承载着复杂的个人体验。我们相信,高考制度必将在不断的改变中越来越合理,并倒逼出整个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进步——衷心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漫长。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