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缥缈意境。这种“缥缈”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因为美感体验是非反思的、不自觉的,美感体验的关键是体验者与其对象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而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 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19、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完全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20、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而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21、对画线的句子“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在文中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B.人应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望
C.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能凭反省 D.欲望是万恶之源
19.【答案解析】选B。由文中语句“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一句可知,“临界点美感”指的“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因此选项B中的“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完全满足”理解不正确。ACD项正确。
20.【答案解析】选B。文中语句“而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这里的“趋于尽美”就是美感纯化,因此选B。ACD均不如B准确。
21.【答案解析】选A。文章中说“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为的是引出人的欲望永远不能完全得到满足,从而“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人类对美的追求也就永远不会停止。比较四个选项,只有A符合这一意旨。BCD显然不符合上下文意思。故选A。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