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除了我和两个主任,我们党政办其他人都在忙着公务员考试。”
6个人的镇政府党政办,有一半的人都在想怎么离开,这曾经让湖北某乡镇的“90后”公务员常月困惑不已。
毕竟,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乡镇政府,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来到基层的这几年,活多、钱少、压力大,成了常月对自己工作的全部评价,“我们根本升不上去,除了考出去,还能有什么办法?”她无奈地反问。
“进了基层,一般就很难出来了”
常月告诉记者,她的同事中,有人在备战国考,有人打算考县纪委,还有的要考县财政所,“总之没几个人真正在干活”。
她的男友江星,是同县另一个乡镇的公务员,这个出生于1989年的湖北男孩有着类似的困惑:“想不到这才来一两年,我已经被‘困’在乡镇了。我都能想象到,自己十几年后的样子。”
通过选调生考试后,江星被分到镇里的计生办,这个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会主席一度“斗志满满”,每天吃着面糊、苦瓜、酸菜、白菜这些食堂的“老四样”,江星觉得是“基层对自己最好的考验”,他每天早起,第一个到办公室扫地、拖地、打开水,杂活累活抢着干。
深谙“计生办是基层服务的窗口”的他,在下班后,还会抽点时间练习当地方言,每天看到来办事的老百姓也“笑容不断”。
但一个月不到,江星就笑不出来了。
镇政府的“熟人”悄悄问他:“怎么就你去了计生办?一般选调生都去了党政办,离领导近不说,也最容易出成绩。”江星还没反应过来,“熟人”又提醒他,“计生办事务性工作这么多,很容易被困住手脚,在基层最没出路”。
这并非危言耸听。镇政府的宣传委员面对江星的“疑惑”,“意味深长”地告诉他,计生办的人只有3条出路——要么去卫生院,要么留下竞争主任的位子,又或者“通过运作离开计生办”。
话到最后,这个老干部劝江星“赶紧‘活动’一下”。
江星傻了。他猛然意识到,这个计生办除了一名50多岁的办事员,还有一正一副两个40来岁的主任,“都是熬了将近十几年才等到这个位子”。这让他有点沮丧,“主任年纪大了,估计仕途也差不多了,我们年轻人本来就升不上去,要是办事员再内退,所有的活儿都由我做,我还出得去吗?”
“干得好不如分得好”?
按照江星这位“熟人”的说法,在乡镇工作,“能见着一把手和村书记的工作才是好的”。原因很简单,只有多接触镇长和书记,人家心里才有你,晋升的时候才会记起你。“要不然你以为乡镇30~40个公务员,靠什么才能升上去?”
“干得好竟然不如分得好?”江星心下一凉。
他随即想到,自己来计生办这么久,看见书记的机会“用一只手就数得过来”,更别说让书记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难道我真的要在计生办呆一辈子?”
与江星不同,姚云是“干得好不如分得好”理论的追随者。当初,县里对公务员分配的去向公布时,这个湖南女孩“幸运地”成为唯一一个留在党政办的年轻人。看着同批考来的年轻人投来羡慕的眼神,她打起了小算盘:“努力做,争取30岁之前升到正科级。”
“太天真了。”在贵州某乡镇担任团委书记近5年的曾莹,摇摇头向记者分析,乡镇政府一般30~40个人,“要是上面领导走得快,机会还多点。要是上面领导走不了,我们想都别想,这不碰运气吗?”
她已在成为科级储备干部的队伍里,但组织口、宣传口、党政办的人,都在她前面,“真是太恼火了”。
在基层,年轻公务员升职究竟有多难?河北某地级市机关副局长梁文再清楚不过。去年,他下乡到基层,正巧碰上一个副镇长被调往县里的开发区工作,不过是升半个职级的事情,这个副镇长却在他面前“高兴到语无伦次”。
“基层晋升通道堵塞的情况,太严重了。”正县级干部梁文举了个例子,局长退了,上面很有可能直接调一个来,那么副局长就上不去。副局长上不去,科长也上不去。“你看看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很少从本地升上来,这不能说明问题吗?”
江星的爸爸最近“活动失败”了,江星还得留在计生办。这个昔日的“三好学生”跟自己的女友慨叹:“原来进了基层,真的很难再出去啊。”
“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走是迟早的事”
常月是女孩,她对“仕途”并不是太在意。让她难过的,是基层让年轻人感到“心寒”的待遇——缺乏晋升通道,也没有足够的福利补贴。
目前,她和江星两人的月工资,都只有1500元左右,有时碰上亲戚朋友办喜事,几百元的随礼多送几次,“剩的工资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常月很无奈,如今的工资和自己的教育投入,完全不成正比。
“这点钱,我俩怎么结婚,怎么买房呢?”常月不时冒出这样的困惑。
别看在基层党政办工作,常月自称“压力绝对不小”。上对县里,下对村书记和老百姓,干得最多风险也最大,“一出问题纪委马上过来查我们”。很多个晚上,她和镇政府其他几个年轻公务员聊起来,大家都有着类似的迷惘。“没人知道,我们用这1000多元的工资,什么时候付得起房子的首付?”
江星还想读在职研究生,但很少跟常月聊到这个。两人的深夜通话内容,往往是自己工作中的趣事,就是不聊工资。“钱钱钱,全是钱。不敢说这个,一说就要冷场。”常月说。
作为男生,江星坦言“压力更大”。他决定“主动出击”,他拜托同学给他下载论文、找资料,一逮着空,就开始做当地文化节的方案,反反复复地修改。“假如,我是说假如某一天,县委组织部能看到,我会不会就有晋升的可能了啊?”沉默良久,江星试探性地问。
“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走是迟早的事情。”曾莹说,基层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还有严格的排队晋升制度,很容易让年轻人“在等待中消磨了所有的热情”。
曾莹自己也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个贵州女孩最忙的时候,被领导塞了团委、人事、档案等9类工作,“想要干出新意太难了,能应付就不错了”。那段时间,领导一来电,她握着电话的手就发抖。
也是那段时间,她下定决心“逃离基层”。她和50多个乡镇公务员报名参加了县里的遴选考试,“基本符合报名条件的都参加了”。
今年,她成功了。同时,她也终于等到一个成为组织委员或宣传干部的机会,这意味着她离党委委员“不远了”。不过,“也只是不远了”。没有犹豫,她干脆利索地拒绝了这个“可能性不大”的机会。
“一个县上千名公务员,绝大多数干十几年也升不到处级”
基层晋升通道是否真的如此狭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周志忍的回答是肯定的。“一个县里,一般有上千名公务员,他们大多在乡镇工作,绝大多数干十几年也升不到处级。而国家机关里的研究生,一个处级单位就三四个人,基本干上六七年就能到处级。基层的晋升机会少,可见一斑。”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的认可。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制度性缺陷”,中国700多万名公务员,大部分在基层工作。基层公务员承担了大量工作,但其晋升通道却十分狭窄。
“有点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务员晋升的过程,往往会引起很多冲突和矛盾。”他说。
汪玉凯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有一定职级的公务员,在晋升失败后,会不到退休年龄就离岗回家,导致大量年富力强的公务员闲置在家。更有甚者,为了职务晋升,在基层大搞“买官卖官”等行为。
类似的事情多了,曾莹发现,乡镇政府里的年轻人“积极性会一点点变低”。久而久之,基层只会剩下两种人:一种是老的,退居二线不干了;还有一种就是准备离开和正在观望的年轻人。
“要真是如此,基层公务员就怕要完全‘断层’了。基层的工作,怎么可能顺利开展?”她说。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