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对历史的态度、对烈士的认知,是一块价值试金石,检验着个体的良知、社会的风尚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日前,随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这个崭新的纪念日走进了日历。以国家的名义缅怀英烈,用烈士的精神启迪公民,这个日子无疑具有厚重的意义。
当年,邓小平同志参加开国大典,站在城楼上,他感慨万千,挥笔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今天,我们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当天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依然清晰地向全社会传递一种理念:勿忘历史,勿忘先烈,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约有2000万烈士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生命。这当中,有名可考的仅193万余人。哲学家说,为国献身的英雄,是将生命价值发挥到顶点的人。历史的天空上,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呐喊,有“为着苏维埃流血”的誓言,有冲锋号吹响后的进击,有临刑前对幼子轻声的呼唤,有治理沙丘的身影,有穿行雪域的足迹……
不管有名还是无名,千千万万的先烈,他们以身许国的壮怀、造福大众的深情、义无反顾的抉择,直可感天动地、荡气回肠。诚然,今天没有枪林弹雨,也很少有生死考验,但先烈们提出的人生课题并未远去,并且以新的面貌拷问着今天的人们。
身处复杂的社会情境,如何处理个体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自我和他人的关系?面对物质潮流的激荡,怎样走出名与利、得与失、大与小的纠结?忠诚爱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是烈士们用生命作出的回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也树起了价值的标杆,像一盏盏明灯,给今天的人们以光亮和启发。从每年一亿多人次瞻仰烈士陵园,到各界人士10年来为设立烈士纪念日奔走呼吁,铭记先烈功绩、景仰烈士精神,正在汇聚为社会共识。每一个深深的鞠躬,每一次鼠标上的祭奠,其实都在进行情感和价值的双重回归。
当然,人们也痛心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烈士陵园荒废败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湮没无闻。更有甚者,或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或采取戏说恶搞的方式,明里暗里对一些英烈人物进行抹黑嘲讽。于是乎,在有些人眼里,一心为公成了“傻”的代名词,艰苦奋斗被贴上“土”的标签,高尚情操俨然是“假”的同义语。
鲁迅先生早就告诫,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生物之群,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奴隶之邦。嘲笑英雄、解构崇高,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迷惘,走向的不是清醒而是迷途。丢弃历史之镜,何以看清自己?错乱价值之维,怎能标定正确的人生坐标,又怎能守护公序良俗?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历史的态度、对烈士的认知,是一块价值试金石,检验着个体的良知、社会的风尚。越是价值多元,就越要有主心骨;越是迷雾重重,就越要高擎火炬前行,烈士精神正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不可流失的思想钙质。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有位烈士的后代感言,设立烈士纪念日如同建立一座无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将成为我们民族血脉相传的一个载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信仰的力量无坚不入,精神的磁场无远弗届,纪念日是一种唤醒,更是一种建构。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凝聚亿万人追慕先贤、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我们这个民族将更加伟大,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的伟大祖国也会更加可爱。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