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时事评论背景:
据《光明日报》5月14日报道,5月13日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从学历层次比较来看,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均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为44.3%。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 “技工紧缺”跟“大学生过剩”的矛盾”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最近15年来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总量每年都在不断剧增。教育部发布的权威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我国正式步入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2年,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了30%。而今年毕业的高校学生又比去年增加了28万,达到727万。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放缓与结构调整、市场需求的总体日趋饱和以及就业观念的普遍保守,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着实愈加凸显。
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各校各地想方设法鼓励、引导、便利、奖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实现自我就业。对于前者,高校应该广泛开展毕业生现身说法等教育活动,用真实的案例教育、警醒即将毕业的学生切勿再死抱陈旧的一步到位就业观念不放,而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并且行行出状元,只要脚踏实工作,在任何地方、任何岗位、任何行业,都能干出一片天地。对于后者,各校各地应该利用好国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让更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进一步来说,要破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还需要大力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一边是“技工严重缺乏”,一边是“大学生过剩”。这种强烈的对比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的确存在严重问题。换句话说,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大量毕业生,企业并不需要。比如,企业需要大量高级钳工、电焊工、打磨工、模具工、铆工,可是诸多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却是学术型人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所谓的本科人才,毋庸讳言,其实不少都是名不副实的。因此,高等教育需要调整结构,比如尝试将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职业技术教育院校,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就业,又有利于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好在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看到教育部最近正朝着这个大方向采取组合改革措施:一是高考改革,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二是组建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说,教育部将做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这就意味着,这些高校将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紧密与市场的需要对接。
总而言之,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多管齐下,而治本之策是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从而使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能够迎刃而解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