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判断推理类的题目很多是在考查逻辑规律,华智公考专家在此列举逻辑三大基本规律,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同一律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常见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
表现为: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例1】阳春三月,某初中班团支部组织同学学习《雷锋日记》。当团支书读到雷锋的四句名言中的“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时,有个同学小声嘀咕说:“要清扫个人主义,那还要不要个人?没有个人,还有世界吗?”
【华智权威解析】显然,这个同学是把“个人主义”与“个人”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了。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
表现为: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
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
【例2】一列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子抢先上了火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嘻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
【华智权威解析】这个小伙子在说话时故意把“硬座”变换成“硬坐”,这在逻辑上属于典型的偷换概念。
二、矛盾律
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常见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说谎者悖论”是古希腊最早的悖论。首先提出这个悖论的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克里特岛上的伊壁孟德,他的原话是“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是说谎者”,后来人们把它修正为“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由这句话就产生一个问题:说自己正在说谎,他的这句话是不是谎话?如果他说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这句话是真话,那么,这句话就是谎话;如果他说的“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这句话是谎话,那么又可推出这句话是真话。
由此可见,悖论实际上同时断定一个论断(命题)既真又假,是不符合矛盾律的要求的。经典的例题有“鳄鱼悖论”、“理发师悖论”等。
三、排中律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常见逻辑错误】
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
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
【例3】学校的抗洪赈灾义捐活动收到一大笔没有署真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周、吴、郑、王中的某一位捐的。经询问,周说: “不是我捐的”;吴说: “是王捐的”;郑说: “是吴捐的”;王说: “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已知条件,请你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 周说的是真话,是吴捐的。
B. 周说的是假话,是周捐的。
C. 吴说的是真话,是王捐的。
D. 郑说的是假话,是郑捐的。
【华智权威解析】根据排中律可以很快解决问题。吴和王的话互相矛盾,因此,其中必有一真。又只有一人说真话,可推出周和郑均说假话,即事实上是周捐的款。所以B项为真。
欢迎关注上海华智公考微信号(witsunhz),或扫码领取该项目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