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据鲁昕介绍,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唯一评价模式下的人才。两种高考,评价出两种不同体系的人才,这既符合个体职业定位与错位发展的需求,也是饱受高级技工稀缺的中国制造行业的福音。放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两种高考的分轨,就是通过高考这根指挥棒,让学术型与技术型人才同台竞技,让白领、蓝领人才尽早确定自我的职业发展模式,从而在不同的社会分工需求下,各安其位。
人才必须植根于市场,才会拥有职业生命力。事实上,之所以教育部会提出“两种高考”这样的人才分流模式,也正在于目前的就业市场,正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与制造业高技术人才用工荒,这样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的尴尬局面。两种高考的模式,无疑将重新捋顺这种供给不均衡的状况,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尊重人才的个体差异,才可能以人才差异化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高考这一最重要的人才输送渠道,才能够与多元的市场就业需求顺利对接。
市场无数次证明了人才对接的重要性。在当下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大幅上升,法国、意大利等国甚至占到了30%—40%,唯独德国青年的失业率仅为7%。其中缘由,正在于德国采用了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高等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阶段更有特有的双重职业教育体系。正是通过这种人才分流,通过既在学校当学生又进入企业当学徒的双重职业教育训练,学校教育与企业、市场需求才有了很好的衔接,学生也才能迅速参与到企业的高要求生产中去。
两种高考的改革,正是走出了人才与市场对接的第一步。对接,首先当然要满足“量”上的需求,其次,更需要满足“质”上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让“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中国智造”,去抗击经济危机的压力,就必须注重打造高素质劳动力,必须通过提升技术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去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而这,显然需要职业教育改革紧跟而上,与实现对接。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