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治理垃圾短信,短期内的严查严打固然会有效果,而治本之策,还在于切断垃圾短信的灰色产业链条,打破利用公共信息资源牟取部门私利的利益藩篱。
但凡有手机的,谁没有收到过垃圾短信?这一问题已成社会公害。这些年来,消费者抱怨不断,媒体批评不断,有关部门整治也不断,但就是不见起色,反而愈演愈烈,成了手机里经常发作的“牛皮癣”。垃圾短信从哪里来,该怎么治?最近,央视《焦点访谈》的报道揭开了问题的冰山一角。
据记者调查,垃圾短信来源不一。有的来自群发器,插单张手机卡的短信群发器每小时发600条短信,每天最少能发送1万4千多条短信;如果同时插8张手机卡“火力全开”,每天能发11万多条,而每条成本不超过1毛钱。成本极低、传播量面广、收益颇丰,因而这类短信群发器虽违法,依然持续畅销。
然而,除去这种作坊式传播,垃圾短信也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调查发现,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也深陷其中,它们不只为发送垃圾短信提供便利,还为相关企业出主意应付监管。很多垃圾短信都是由106等特定数字开头的号码发来的,而这类号码其实只有“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家运营商自己才能够使用。多位移动客户经理就告诉记者,他们会把短信包年费用的30%至40%返利给广告短信群发公司,通过资费利差,一家小型的广告短信群发企业月发1000万条短信,每月获利不少于20万元,而移动公司则从中直接获利30万元左右。
如此一本万利的买卖,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想象空间。此前有报告显示,国内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灰色产业已形成庞大规模,每年仅此类短信和电话所产生的话费可能已超过百亿元。“手机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确实不无现实依据。
工信部早就规定,群发业务只能供单位内部使用,不能私自转为经营性群发广告。然而,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在“唯钱是举”的企业考核机制倒逼下,本应是治理垃圾短信主力军、把关者的运营商,却成了暗中推手、幕后参谋,难怪垃圾短信这一顽疾会久治不愈,也难怪背后的灰色产业会滚雪球般壮大。
虽然一些企业和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满,却使消费者付出了不小代价,诈骗、招嫖以及谣言等有害信息纷纷寄生于垃圾短信这一传播渠道,更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此折射出企业诚信底线的丧失、社会责任的沉沦,也暴露了监管不严、惩处不力所造成的“破窗效应”。
央视曝光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纷纷向公众道歉,表示接受社会监督,立即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清理垃圾短信。这种态度,相比此前的极力撇清总算有了长进,但还需拿出实际行动来,让人们从手机短信收件箱中看到变化。更进一步说,治理垃圾短信,短期内的严查严打固然会有效果,而治本之策,还在于切断垃圾短信的灰色产业链条,打破利用公共信息资源谋取部门私利的利益藩篱,使非法传播与巨大利润脱钩。要做到这些,显然不能寄希望于企业“壮士断腕”,关键是从严监管、依法治理,让垃圾短信的制造者、传播者、庇护者付出高昂代价,从而彻底扭转违法成本低、问责可能小的不良现状。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