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7月20日以来,四川盆地至华北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截至24日14时,已造成全国111人死亡,47人失踪。从昨日凌晨3点至下午6
点,四川泸州主城区内的出租车免费接送受灾群众;京港澳高速路上,工人们救人后拒绝收“救命钱”;在北京,据报道有共计10万
多居民参加了抢险活动,12000多人通宵达旦地协助有关部门疏通了100万立方米的积水(7月24日综合《华西都市报》等媒体)。
灾情之中见真情,真情之中熠熠闪光的是民众理性。许许多多平凡百姓,在危急关头自觉承担起了自己的公民责任,向社会和他
人伸出了爱的援手。他们的举动充分说明,在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民众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公共责任感和现代公民理性,并且已经
具有一定的参与能力、实践能力。
当前,应该积极探索将这种民众理性转化为政府善治的制度路径。
应该说,在灾情面前,各级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有些表现可圈可点。但毋庸讳言,一些城市逢雨即涝,一些灾害被意外放大,确
实暴露了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比如,在城市建设中重表面轻基础、规划不够科学,在组织救灾中信息透明度仍待加强,防灾意
识和能力较弱等等。
弥补这些不足,需要政府部门反思和改进的自觉,更离不开民众理性的参与。因为,一方面,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
怠,才不会缺乏反思和改进的意愿;另一方面,民众在灾情面前表现出的爱心、坚强、责任感等公共理性,本身正是政府部门面对的
最为宝贵的资源,把这种理性转化为政府部门的施政操守,自然就能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
品质,促进政府善治。
把民众理性转化为政府善治,关键要有健全可靠的制度路径来作保障。这是因为,制度更具有确定性、根本性,能够保障政府部
门积极吸纳民众理性,将其内化为自我公共服务精神使之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责任。比如,应该积极健全公民的公共诉求制度,让民
众对公共事务的爱心关注、负责表达能够畅通表达,为政府部门所借鉴集纳;健全公民的公共监督制度,让民众对公共事务有更多
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政府部门决策能够更多地反映民意、符合民众权益;健全公民的公共选择制度,让民众对某些重大公共事务
具有选择权,及时淘汰或者鞭策那些不称职的公共管理者,促使政府部门更加尽职尽责等等。
通过健全这些制度,能使民众的爱心、坚强、责任感等公共理性在平时就得到体现和重视,使其不断转化为政府部门提高自我
服务品质的能量,而非总是“患难之中见真情”,只有在灾难面前才引起重视、发挥作用。
政府部门更多吸收转化民众的公共理性,就能更加做到以人为本,平时就充分关注民众权益、更加注重从保护民众安全等权益
角度去考虑问题、制定政策,自然也就能够做到更加重视防灾问题,重视抓好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基础建设等,有效防止因为公共服务
准备不足而放大自然灾害。同时,这也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和效能,使得在灾害突如其来时,政府与民众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互动与
协同,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民众权益。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