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两会热词解读:让房子发挥其居住属性(5)
2017-03-16 | 来源:未知

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原文摘要】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目前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评析】

居住属性是住房的基本属性,投资投机属性属于住房的派生属性。离开了居住属性,住房的投资属性要么不复存在,要么只能对社会产生负面效应。投资属性作为派生属性,必须服务于基本属性。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这两大提法是立足国情和住房政策的实践教训,对住房市场的科学再定位。

[综合分析]

要让房子真正回归居住功能,必须对房地产的定位和制度体系进行颠覆性的重构。

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房子为什么偏离了其最基本的“居住功能”,首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把房地产政策看成经济政策,而不是社会政策和民生政策,我们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在稳增长和为地方政府创收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每一次经济下行,房地产都首当其冲,成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首要工具。

同时,土地出让金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了50%。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一方面导致房地产行业的种种乱象,同时,随着房价的上涨,房子也逐渐脱离了居住的基本功能,成为资产配置的主要工具。

在这种思维下,中国房地产承担了过多的脱离房子基本功能的“任务”。使得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越来越偏离主题。

因此,要让“房子是用来住的”这句话落到实处,首先要房地产政策回归社会政策的本位,盖房子就是解决老百姓的“安居问题”,至于他对经济的拉动,对地方政府的创收,以及居民资产的配置,都应该是次要功能,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纠正,房地产就很难回到“住的”基本定位。

因此,首先需要中国房地产制度的重构。而房地产政策从“经济政策”回归到“民生政策”,是制度重构的提前和基础。只有房子不再成为稳增长的工具和地方政府创收的手段,房地产市场才有可能真正健康,房子才有可能回归居住。而要让房子真正成为“住的”而不是“炒的”的关键,在于根据“居住功能”这一定位,构建真正的长效机制。

然后,未来将以居住功能为出发点,以市场和政府各位的定位为基准,在土地制度、住房信贷制度、税收制度、住房保障制度以及交易制等方面构建起合理的、能够满足老百姓基本居住需求的制度体系,房地产将告别“增长工具”,而成为真正的民生产业。

[对策措施]

一、制定长远的地方发展规划,提高建筑质量。我国正在推进城市化,可很多地方是一任领导一个规划,今天建了明天拆;有的地方,在远郊建几座住宅楼,没有任何配套设施;摊大饼式发展,城市里没有多少绿地、树木、公园;住宅建筑和基础设施,往往还粗制滥造。因此,我们的地方政府要尽早、尽量长远地作好城市规划,而且要重视建筑质量。

二、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开创财政收入的新途径。土地财政的实质是一些地方政府把住房这种必需品当成奢侈品,再向购房者征收巨额税收,这显然不对。多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往往没有足够税源、自由发债的权利,想进行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只有搞土地财政。因此,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开拓新税源,征收有利于发展或有利于再分配的税收,如财产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等。当前,房价高涨,是推出个人房产税的好时机。而且,我们的地方政府也可以学习新加坡,转变国有资本的经营方式,甚至由直接控制生产,转为成立淡马锡式的投资公司,投资于营利的企业,获取资本回报,以增加财政收入。

三、增加经济适用房,保证居民住房的可及性。城市化主要是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主要是住房城市化,在哪个城市里住下来了,就应该是哪个城市的居民。我们的经济适用房类似于新加坡的组屋,然而,其条件太严,应该适当放松条件,让更多人受益;另外,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也要合理。各地方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使其惠及大众。

四、政府对年轻人提供住房补助,防止代际间财富分化加剧。与城市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相对贫困是普遍现象,这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应该引起警觉。现在,城里的老年人往往有价格昂贵的房子,还有高额退休金,年轻人。往往起薪低,奋斗数十年可能都很难买得起房子,应该像新加坡政府一样,对年轻人购房提供一定补助——可以直接补助,也可以把房贷利息从可税收入里扣除。

【文章重要位置设计】

[精彩标题示例]

让“房子是用来住的”返璞归真

坚持居住属性,方能实现购租并举

[文章开头示例]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可从2003年至今, “炒房”这个最响亮的名词一直在房地产市场盛行。十多年来,有些人把投资住房作为自己快速致富的通道,有些人把住房作为牟取暴利的工具。这不仅造成了市场住房供求关系的极度失衡,也使房地产业严重偏离了“房子是用来住的”这一本质属性。

[精彩结尾示例]

钢筋水泥构成的房子,根本上是我们生活的起居之所,让人们将生活的意义从房子从投机炒作属性抽离出来,对个人而言有利于告别高房价焦虑。从长远来看,有助于经济告别对房地产依赖,将更多精力放在创新之中,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多点支撑的局面,我们的经济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注理由】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再次指出,房地产市场调控,要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特点,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深入研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引导投资行为,合理引导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要调整和优化中长期供给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动态均衡。

房子,这一关系国计民生于百姓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事物,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会议中被提出来,可见对其重视程度。而近几年来公务员考试中,还没有从“住房”角度专门进行命题过,所以,以后在备考公务员考试过程中,还应继续保持对住房、房子属性定位、社会保障等方面内容的了解和知识储备,将其作为一个必选主题进行复习。

欢迎关注上海华智公考微信号(witsunhz),或扫码领取该项目备考资料!
7天免费畅学卡
 课程推荐
 加入学习小分队
微信扫一扫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
400-821-0721
  • 杨浦
    杨浦学习中心
    电话: 021-65650586
    地址: 杨浦区国定路335号三号湾三号楼7层
    客服微信

    桂老师

    15921932258

    客服微信

    李老师

    13585512509

    客服微信

    刘老师

    17717222736

  • 徐汇
    徐汇学习中心
    电话: 021-64268056
    地址: 徐汇区华山路2088号汇银广场南楼6楼
    客服微信

    汪老师

    13391256779

    客服微信

    王老师

    13585512605

    客服微信

    周老师

    19916744766

  • 松江
    松江学习中心
    电话: 021-57709496
    地址: 松江区文汇路955号文汇新天地3楼
    客服微信

    吴老师

    18001770796

    客服微信

    于老师

    19946127488

    客服微信

    樊老师

    18917874588

  • 浦东
    浦东学习中心
    电话: 021-50888391
    地址: 浦东新区沪南公路9875号润业大厦5楼
    客服微信

    陈老师

    18117127207

    客服微信

    童老师

    18321250548

    客服微信

    张老师

    18017809371

    客服微信

    廖老师

    17701706182

  • 嘉定
    嘉定学习中心
    电话: 021-59949686
    地址: 嘉定区博乐路85号102室
    客服微信

    陈老师

    13918156994

    客服微信

    周老师

    15000167376

  • 崇明
    崇明学习中心
    电话: 021-69488065
    地址: 崇明区城桥镇八一路733号
    客服微信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客服微信

    章老师

    18016289781

  • 青浦
    青浦学习中心
    电话: 021-59860081
    地址: 青浦区浦仓路498号
    客服微信

    宁老师

    19946094266

    客服微信

    张老师

    18049795126


Copyright©2003-2024 上海杨浦区华智进修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1050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