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在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写作中,当一篇申论文章初稿定型之后,如何可以使文章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是需要大家努力的地方。
在考场上,一般是考官先将答题卡发下来,待大家将答题卡上的内容填写完毕之后放笔等待试卷发放。如果是第一次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建议您用一分钟的时间扫一下试卷最前面的考生须知(有的省份称为注意事项)。这里面涵盖的内容有:一是考试时间和参考时限,二是答案不能超出答题区域,三是必须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四是使用正确的答题笔。如果是参加过事业单位考试或者之前对这部分内容确定把握熟练的考生,则可以直接跳跃。
其实,如果材料和题目把握的好,作答题目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准确率也能大大提高。建议考生在作答时把握以下两点:
一、要对材料“欲迎先拒”
材料无疑是要点的来源,但是在做题时切不可单枪直入。欲读材料,先读题目。阅读题目需要把握的要素有:1.判断题目类型;2.判断作答范围;3.判断作答对象;4.判断特殊要求;5.找寻作答陷阱。
(一)题目类型
目前事业单位考试的题型可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和文章写作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是从前往后逐渐增加,作答时也建议从前往后逐个作答,前面的题目能对后面的题目起到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
(二)作答范围
作答范围提示着答案的来源,这里只要搞清楚是针对片段材料还是整篇材料即可。
(三)作答对象
提炼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有那些,以便在阅读材料的时候把和关键词相关的内容都作出记录。这里的对象包括针对的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是谁作答,作答什么。
(四)特殊要求
特殊要求主要指的是身份要求和格式要求,身份要求在题目中体现的比较明确,如果题目中虚拟身份,则会直接点出,如果没有虚拟身份,作答身份默认为公职人员。格式要求在公文写作题目中常见,比如编者按,在写作时要在内容前面加上“【编者按】”,报告要在开头结尾分别写呈送机关,发文单位和发文时间等,这些特殊要求在审题时都要全部把握,不能浪费太多时间。
(五)作答陷阱
在平时的练习中,考生对各类题目的要求都有了熟悉的把握,这里要把握出现的新面孔。就是作答陷阱,比如归纳概括题目中出现的“不得摘抄原文,条理清晰等”,那么在整理答案时要格外注意语言加工和逻辑加工。
二、解开材料层层面纱
要点找的全不全在材料,对题目理解的透不透也在材料。如何快速找要点呢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不同的题目找要点时也有不同的技巧。掌握这些技巧能轻松提高踩点效率,把好逻辑和结构关。
(一)通过材料类型找要点
常见的材料分为案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
案例型材料是在讲故事,这样的材料把握时牢牢把握以下内容即可:主体;处境;措施;后果(积极的叫结果);启发。
数据型材料的把握直接跳过数据本身,数据是不宜出现在答案中的,除非题目是就数据说事,否则列出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某种现象,说明某个问题。是通过比较或者强调的形式列出数据来说明其严重性。那么真正的要点一般在数据的前面或后面一句话,亦或是上一段或者后一段的判断总结性内容。
观点性材料要精读,材料中的观点要么是正确的,要么是错误的,没有无关紧要的,这些观点可用于分析,用于对策,亦或是归纳概括题目中的要点。
(二)通过特殊语言找要点
1.掌握核心观点。这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权威人物讲话、专家分析等。这些内容是材料的动向。
2.分析对策类语言。主要标志为:“事实上”、“实际上”、“众所周知”、“从……上看”、“从……说来”、“通常说来”、“总之”、“从……中分析”、“据此”、“据分析”、“显然”、“我们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可以看到”、“……表明”等等。这些语言之后的内容要慎重引用,对错要结合核心观点来判断。
3.情感类语言。这类语言能够表达出材料作者的目的意图。对待事物的态度或意见,是肯定否定,是支持反对等。
4.标志性语言。常见的标志性语言有表转折类的“虽然,但是;然而;可是”等,表因果类的“因此,因而,故而,于是”等,表递进类的“不但,而且”等,这些词汇标志着要点的性质是什么,是同类还是异类,是阐述还是补充。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