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考点十六】新课程:
㈠现代学生观:【简答题或案例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有巨大潜能的、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是学校的主体、是责权主体
㈡教学观:【简答题或案例分析】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论。要重视客观真理,但更重视获得真理的过程。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㈢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简答题】
1.课程功能的转变: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主动学习(核心目标)
2.课程结构的转变:国语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实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
3.课程内容的转变:从“难、繁、偏、旧”--->注重基础、简化内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现实。
4.课程管理方式的转变:国家集中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5.学习方式的转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主动参与、探索学习
6.评价和考试功能的转变:甄别、选拔--->激励、促进发展。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㈣教师角色的改变
①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老师。
㈤新课程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㈥新课程的理论基础: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例题:
1.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
㈦新课程评价观: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主体和内容多元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更注重评价过程
⑤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价值取向
【考点十七】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特点: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实践性、广泛性
例题: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B)特点
A.综合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 D.生成性
【考点十八】:
㈠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③性注意的转移④注意的分配
1.注意的广度也称为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我们所说的“一目十行”说的就是注意的范围问题。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象的特点,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的广度也就越大;二是个体经验和心理状态,个体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注意范围大,心情处于紧张状态下注意范围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一定的事物或是一类活动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3.注意的转移是人们根据新活动、新任务,及时、有意地调换注意对象,即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4.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活动要求我们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例如,教师在讲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或操作电脑,一边要观察学生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通常来说,人很难同时完成两件要求高度集中注意的事情。人们能否实现注意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活动的熟练程度。如果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有一项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已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程度时,注意就能较好地分配到这几项活动中来。
㈡注意的规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例题:
①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笔记,这种现象属于(D)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②正在教室里听讲的人被外面突然闯进来的人吸引,这种注意属于(D)
A.选择性注意 B.随意性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③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答题】
参考答案: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b.注重演讲、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c.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多样化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b.培养间接兴趣 c.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d.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3.运用两种注意互相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