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中山大学前日有学者公布了一组数据,并从传播理论角度出发,对网络谣言发布的机制,做出分析报告。从时间轴上看,每逢周一至周三和周六是谣言散布的高发期;而从内容上,谣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等三方面。在谣言制造者中,男性占83%,女性只占17%;但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女性会相对更容易相信并传播。
对于普遍存在的某种社会现象,学者们总是想探讨其形成的机理,寻找其中的规律,所以总借助大数据之类的工具去研究它。然则,真有那么复杂吗?也许吧!可是,古代就已有“三人成虎”的成语,描述谣言形成的过程。而很早就有学者指出,缺乏安全感是传播谣言的社会心理基础,人云亦云,往往是从不懂装懂开始的。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充分的理由去解释为什么产生谣言会有特定的时间轴,但分析一下谣言集中的内容,对谣言形成的因果关系,还是有迹可循的,不就是和人自身的安全有关吗?
所谓食品安全,关注的其实是人们的自我生存环境。摄入食物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摄入食物不当也是致病的原因之一,而不该被摄入的物质混进了食物中,对生命体来说就是灾难。所以,原教旨的宗教教义中,甚至对“洁与不洁之食”,都有详尽的界定。人身安全,自然也是人们所关注的生存环境要素,我们教育小孩“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出发点实际也是为了让小孩防范可能的侵害。至于对疾病,就更是人类要与自然不利因素终极抗争的领域,从其中蔓延出来的各种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分享,没有科学依据的道听途说,就是不负责任的谣言。
谣言对于社会稳定是有害的。但是产生谣言的社会心理基础,却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消除的。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这意味着,全社会人人都成为智者,才有可能杜绝谣言,这当然是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个愿景。又有观点认为,短时需用重典,对谣言制造者必须重惩。然而,谣言的传播常常并不是与一人一事相关,而往往是不明真相者“心理预期”的总爆发。为什么食品安全方面容易产生谣言,就是因为我们的食品安全管理上有太多不透明,太多的食品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又没有通过正常的渠道传达给公众,从而产生信息的不对称,给似是而非的谣言提供了土壤。
在人身安全问题上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的警方总是把一些异乎寻常的案件视为“机密”,不能及时地公布有关的案情。谁都知道,警方不是万能的,有些案件暂时不能侦破,其实并不都是警方的耻辱。而及时公布情况,恰恰是防患于未然的最好举措,如果总是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这种思维来对待公众,没有谣言才是怪事……其实,社会透明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让每一个人能够成为信息对称的智者,才是消弭谣言的最好办法。我们说要传播正能量,并不是喊口号就是正能量了,全面地将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透明化,在去行政化的同时去神秘化,让全社会共享同步信息,谣言的心理基础和传播基础,自然就动摇。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