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全套备考资料
【导言】郭美美,曾在微博上以“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虚假身份炫富而备受关注。2014年7月9日,北京警方当场抓获正在参与赌博的郭美美,并对此事供认不讳。对于“红会事件”,在北京市某看守所内,郭美美也反复表达了悔恨之意。华智公考专家将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度解析。
一、郭美美事件引发红会危机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的生活照显示,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这些微博引发了公众对其财富来源的强烈质疑和对红十字会持续多年的信任危机。
●2013年9月,民政部《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量(含我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共计约817亿元,相当于人均捐款约60.4元,与2011年度相比,全国接收捐赠额减少28亿元。全国各级红十字会系统接收社会捐赠21.88亿元,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6.79亿元,同比下降23.67%。
2014年8月3日,郭美美向公安机关供述她以及她的资金来源都与中国红十字会毫无关系。“其实我和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包括我前男友王某,都不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我本人也不认识任何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因为自己的虚荣心,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导致红十字会这几年名誉受损这么严重,现在说对不起都不足以来表达我的歉意。” “今天借着这样一个机会,我就想去澄清,把真相说出来,还红会一个清白,跟红会深深地说一声真的很对不起,非常对不起。跟老百姓也是要说对不起,对那些得不到救助的人,更是对不起、对不起……
二、红会声明
中国红十字会4日早发布了声明:“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郭美美不是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其炫耀的财富与红十字会、公众捐款及项目资金没有任何关系。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郭美美炫富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中国红十字会的谣言,针对中国红十字会进行污蔑中伤,严重损害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声誉和社会公信力。这种造谣中伤行为,影响了社会公正,危害了社会诚信,误导了公众认知,破坏了社会秩序,对中国的人道、公益、慈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郭美美的所作所为不仅令中国人道、慈善事业遭受损失,也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是受害者。在郭美美案尘埃落定后,中国红十字会郑重声明:“中国红十字会已走过110年的风雨历程,在新形势下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在品牌管理、信息公开、规范化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继续恪守国际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弘扬 人道、博爱、奉献 的红十字精神,履行人道事业宗旨和使命,为广大公众提供良好的人道服务。衷心希望社会公众继续支持和参与中国红十字事业。”
“我们希望,公安机关的侦查结果不仅还红会一个清白,同时也给全社会一个重塑诚信体系的机会。”
三、事件反思
实际上,由2011年至今,从扯上红十字会的各种炫富到不雅视频再到涉嫌赌博犯罪,关于郭美美的话题就没消停过。越来越多的人发出诘问:一系列拜金到无耻的言行,居然能一直吸引舆论关注,明明是“假恶丑”的代言,却在网络上不乏拥趸?而且这种越骂越红的网络“红人”,如凤姐、干露露等,为何近年来有批量产出之势?
这种社会现象值得我们反思。这些“红人”常常是一些年轻人,言行举止虽然有争议,却释放了公众的一些潜意识———明知虚荣拜金不是正确价值观,却暗合自己心底“漂亮又有钱真好”之类的欲念;另一方面,这些“红人”口无遮拦、放纵不羁,让一些年轻人的压力和困扰得到一种宣泄。
滋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土壤中还有一种成分———看客心理。“有些人把价值错位和荒诞当做社会的伤口,抱着看笑话和起哄的态度。”与此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无形中也具有放大效应,经过几轮连番传播而形成相当大的影响。
扭曲的成功观和消费观
对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而言,郭美美们危害颇深。有网友表示愤慨:干了坏事不需要付出代价,相反依然可以过着令人羡慕的豪华生活……郭美美事件糟糕之处在于她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向影响。
在一些年轻人的“无意识”中强化一些扭曲的价值观,一是扭曲的成功观,认为不管怎样,有名有利就是“成功”;二是扭曲的消费观,认为炫耀性的消费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理性疏导浮躁虚荣风气
“这次郭美美赌球被警方拘捕,说明人生还是需要有底线的意识,出轨的言行和错位的价值观会把人引向不归路。”
在被问及如何疏导和遏制社会上这种浮躁虚荣的风气与现象时,“人性中原本就有这种对丑闻感兴趣的倾向,而社会也总会有一些缝隙。我们要做的,是秉持平常心,不要那么肤浅乱追捧,要有些耐心和韧性,要有理性判断力,等待真相的还原。”
类似事件的复杂性在于其似乎暗示社会的某种阴暗之处,但又含含糊糊。这其实最伤害社会本身,也会打击人们对于社会的基本信任。在应对类似情况时,政府和媒体都应尽量在第一时间澄清负能量事件背后的阴暗与含糊,不要留有很大的猜想空间,以致最后陷于被动。
“现在看来,法律是让人们成功脱离密室的最后那把钥匙。”“一些看起来一团乱麻,却对社会造成伤害的事件,其实在法律面前没那么复杂。”
对假恶丑的综合治理
面对郭美美式的“假丑恶”现象,不能听之任之、养痈为患。“郭美美现象”对社会提出了新课题:即针对“假丑恶”的综合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在其发生、发酵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和权威人士理直气壮地站出来正本清源,及时引领公众明辨是非黑白,纠正被其误导的价值观,守护住社会道德的底线。另一方面,媒体和网民也应当压缩“假丑恶”的生存和传播空间,不为其提供发财的机会,也不为其声名的传播打开方便之门。全社会都有责任将郭美美等拦阻在发展的初始阶段,禁止其大行其道,用“正能量”反制“假丑恶”。
桂老师
15921932258
李老师
13585512509
刘老师
17717222736
汪老师
13391256779
王老师
13585512605
周老师
19916744766
吴老师
18001770796
于老师
19946127488
樊老师
18917874588
陈老师
18117127207
童老师
18321250548
张老师
18017809371
廖老师
17701706182
陈老师
13918156994
周老师
15000167376
小小老师
18917193646
章老师
18016289781
宁老师
19946094266
张老师
18049795126